《元略》“略生而岐嶷,幼则老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1 16:32:22
元 略
略生( )岐嶷①,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
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②如王者几人?”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官 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 )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剑卒千人。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朕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 )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
比略始济淮,明帝拜略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略至阙,诏曰:“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藩华,门勋夙著,内润外朗,兄弟伟如。既见义亡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寻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
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
(选自《洛阳伽蓝记·追先寺》,有删节)
【注】①岐嶷:形容幼年聪慧。②洛中:指北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规不就,衅起同谋就:成功
B.又除宣城太守除:授予官职
C.比略始济淮济:渡,过河
D.寻进尚书令寻:找寻,摸索
7.将文言文虚词填入下列句中括号,正确的一项是
⑴略生( )岐嶷,幼则老成。
⑵( )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
⑶作五言诗赠( )百余人。
A. ⑴而 ⑵乃 ⑶者 B. ⑴乃 ⑵乃 ⑶之
C. ⑴而 ⑵因 ⑶之 D. ⑴乃 ⑵因 ⑶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略嫉恶如仇。独揽朝政的元乂暴虐地杀死了辅政大臣后,元略与哥哥元熙打算举义兵追究元乂的罪行,但没有成功。
B.元略十分谦虚。在与萧衍的交谈中,他说北魏人才众多,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可多到用车子装、用斗去量,无法数清楚。
C.元略有才学,有政绩。他广博通晓各种书籍,学问渊博,回到北魏,处理政事清廉简肃,在政绩上很有声名。
D.元略念家重感情。在梁朝做高官的他,完全可以不必回到北魏,可是他念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还想和活着的人叙旧,还是决定回去。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 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3分)
(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3分)
(3)言论动止,朝野师模。(3分)
参考答案
6.D。寻:不久。
7.A。
8.C。“处理政事清廉简肃,在政绩上很有声名”是在梁朝时的事情。
9.(1)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一起惨遭祸害,只有元略只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罹”“ 涂炭” 各1分,所翻译的句子整体意思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
(2)梁朝的权贵们骄矜自大,见到元略到朝廷来,没有人不对他的进退举止感到害怕。(“矜尚”“ 惮” 各1分,所翻译的句子整体意思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
(3)他的言谈议论与行动举止,成为朝廷与民间学习效法的楷模。(“动”“师”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元略生下来就很聪慧,幼年时则老练成熟。他广博通晓各种书籍,爱好道义孜孜不倦。孝明帝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时元乂独揽朝政,暴虐地杀死了辅政大臣。元略秘密地与哥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一道,打算举义兵追究国君 身边佞臣的罪行,雄伟的计划没有成功,同谋者之间却产生了罅隙。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一起惨遭祸害,只有元略只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
梁武帝萧衍很早就知道元略的名声,如今又亲眼看见他度量宽宏,学问渊博,因此十分敬重他。萧衍对元略说:“北魏像东平王您这样的有几人呢?”元略回答说:“我在本朝的时候,黄门侍郎一时缺人,就让我暂时代理一下。至于朝廷上人才之美,百官的众多,就好像凤凰成群,翅膀与翅膀可以互相连接,又如同无数杞木和梓木连成一片,能把日光遮住。与我不相上下的人,就像赵咨所说的,多到用车子装、 用斗去量,也无法数清楚。”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就封元略为中山王,给他一千户人家的封地,与王子相当。又任命他担任宣城太守,配备给他一个演奏鼓吹乐的乐队和带剑的士兵一千人。元略处理政事清廉简肃,在政绩上很有声名。梁朝的权贵们骄矜自大,见到元略到朝廷来,没有人不对他的进退举止感到害怕。不久,他又升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孝明帝释放了被俘的梁朝人江革,请求让元略回本国。江革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我宁愿失去江革,不能没有您。”元略说:“我全家遭遇祸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请允许我回到本朝,去和活着的人叙一叙,并记录一下死者的情况。”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萧衍很同情他,就打发他回去。于是赏赐给他钱币五百万,黄金二百斤,白银五百斤,至于各种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和珍贵的赏玩物品,多的无法计算。萧衍还亲自率领众官把元略送到长江上,当时作五言诗赠行的有一百多人。他所受到的各种礼待敬遇到了如此程度。
等到元略一渡过淮水,孝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封他为义阳王,并赐给一千户的封地。元略来到朝廷,孝明帝下圣旨说:“侍中义阳王元略,他出身于宗藩华族,家门先代功勋卓著,他本人内心款润,外表清秀,兄弟们卓异出群,不同 凡响。他们看见道义就忘掉了自己私家,舍弃生命以身殉国,永远可以称得上是忠贞节烈之士,我哪一天忘了他们呢?以前元略他虽然卸去重任在梁朝做官,现在却回归了本朝。他有志向,有操守,能有始有终。他的美名将要在史册上流传,并且与日月同辉。元略先前还没有到达京城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给他立了名称,所以封他为义阳王。”不久,元略又升任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并且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官职还照旧。
元略言语举动适当得体安舒高雅,这是出自他的天性。他从南方回到北方后,更加高超不凡。他的言谈议论与行动举止,成为朝廷与民间学习效法的楷模。孝庄帝建义元年,元略死在河阴,后追赠为太保,谥号是“文贞”。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分享考试在即,为了大家更系统的复习语文,为此,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分享,供大家参考。NO1、玉不琢,不成器
-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
- 狼子野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欢迎
- 鹤亦知人意文言文翻译鹤亦知人意是一短篇的文言文,讲得是一只鹤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鹤亦知人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鹤亦知人意文言文翻译
- 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 河中石兽文言文翻译《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记事录。纪昀,字晓岚(1724-1805),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
- 欧阳修作文文言文翻译导读:欧阳修论作文,是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他论述了做作文的诀窍是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动
- 读书佐酒文言文习题及答案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
-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林逋论学问》这篇文言文你阅读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林逋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
- 《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 氓之蚩蚩()2. 匪来贸丝()3. 于嗟女兮()4. 犹可说也()5. 隰则有泮(
- 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后巩固楚人隐形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①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
- 怎样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论文摘要: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史,留下了极其
- 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
- 文言文《龚遂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译原文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
-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分享1、【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
- 新五代史原文: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
- 陶潜传文言文翻译《陶潜传》,即记载陶渊明生平事迹的传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陶潜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陶潜传原文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
-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①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
- 隆中对文言文最简翻译隆中对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现在是学生们必学的课文之一。下面是关于隆中对文言文最简翻译的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