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得斋得句原文
景光殊异哉,秋信昨朝催。
触目创与会,因心得以该。
金曦照林焰,珠露缀枝皑。
此际应生慰,仍愁盼捷来。
诗词问答
问:创得斋得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创得斋得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创得斋得句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九
参考注释
景光
(1).犹祥光。《后汉书·郎顗传》:“若还 琼 徵 固 ,任以时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泽,近日月之景光。”
(2).光阴。 汉 苏武 《诗》之四:“愿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再次前韵》:“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两儿》诗之二:“努力爱景光,汝曹从此始。”
(3).光景;景况。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抗陛级乎重霄兮,异人间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视学中州》诗:“圣朝沐浴四十载,景光略与当年同。”
殊异
(1) 极不相同;差异极大
由于掌握材料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殊异,这两位学者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2) 特殊;特异
殊异的事迹
秋信
秋季到来的信息。 唐 贾岛 《夏夜登南楼》诗:“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唐 皎然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诗:“ 桐江 秋信早,忆在故山时。” 宋 姜夔 《湘月》词:“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松江 张梦喈 之女 玉珍 有句云:‘梧阴尚覆阶前草,秋信先残水面花。’”
昨朝
昨天;昨晨。 唐 高适 《同群公秋登琴台》诗:“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吴组缃 《山洪》二:“你昨朝不是到镇上打桐油去了吗?”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与会
到会
心得
在实践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能等
珠露
露珠的美称。 南朝 齐 王融 《青青河畔草》诗:“珠露春华返,璿霜秋照晚。” 元 吴师道 《晚霜曲》:“九天 青女 曳裙带,笑抛珠露成飞花。”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瀟洒。” 许地山 《万物之母》:“这当然更要动她底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底珠露晒干了。”
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应生
指 汉 末 建安 七子之一的 应瑒 。 三国 魏 杨修 《答临淄侯笺》:“ 徐 刘 之显 青 豫 , 应生 之发 魏国 ,斯皆然矣。”
精彩推荐:
- 去岁秋之季,忽接驿章递。廓喀复侵藏,索债倡浮议。岂知巴忠者,其夕投河毙。彼实于前年,差往理斯事。三人功过均,何致归其自。疑之勤访询,渐乃知详悉。番边被贼占,私赎求还地。赎价复欠之,而更无防备。所以贼藉词,诱擒施奸计。藏番性恇怯,见贼即逃避。贼因犯后藏,猖獗弗可制。前冬彼三人,同事见乃异。成德曾与争,欲示兵威厉。巴忠通番语,讲和乃作伪。遂诱廓喀降,来京已受赐。贼归甫踰岁,即仍侵犯肆。无已应发师,深入问其罪。用人惭错误,念军受劳瘁。弃藏断弗宜,二泰过当治。一切缓急几,宵旰筹量细。曲直天垂鉴,非我贪彼利。大小功成九,胥赖上苍庇。岂仍不知足,黩武无戒忌。兵应弗得已,日夜劳虑思。伫望春夏间,红旗捷或至。
- 忆守姑苏日,见君已惊人。翩翩幕中画,落落席上珍。强记及敏力,一一精如神。洎余领西帅,密与羌夏邻。君来贰边郡,表里还相亲。有如得四支,周旋卫其身。予始按万渠,兵行百物陈。而君主其事,进退皆有伦。羌酋八九百,醉歌喜齗齗。传告以号令,再拜冈不驯。作城大顺川,扼胡来路津。汉军始屯集,虑骑俄纷纶。诸将稍畏怯,偶语辞艰辛。君跃疋马去,入险将死滨。持挝画祸福,虎校靡不遵。呼兵就畚插,悦使咸忻忻。画夜战且役,城成未逾旬。虑乃急攻我,万众生烟尘。苍惶被矢石,遁走无逡巡。君驰奏阙下,感慨动中宸。是秋怀敏败,虑势侵泾源。天地正愁惨,关辅将迸奔。腹心苟不守,皮肤安得存。予召蕃汉兵,趋邠当北门。诸将切切议,谓宜守塞垣。




